全椒“正月十六走太平”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,单日引流50万人次
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全椒县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近日,该县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——“正月十六走太平”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这不仅是对全椒传统文化的肯定,更是对这项民俗活动的传承与推广。据统计,每年正月十六,全椒“走太平”活动单日引流达50万人次,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全椒“正月十六走太平”源于明代,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这一天,全椒县城的街头巷尾热闹非凡,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,载歌载舞,欢庆新春。据传,这一习俗源于古代民间对“太平”的祈愿,希望通过这一活动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。
“正月十六走太平”活动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。其中,更具特色的要数舞龙、舞狮、高跷、旱船等民间艺术表演。舞龙队伍中,龙头、龙身、龙尾由不同的人扮演,他们身着华丽的龙衣,随着鼓点翩翩起舞。舞狮表演同样精彩,狮头、狮身、狮尾由演员们巧妙地配合,展现出狮子的威武与灵动。此外,还有高跷、旱船等民间艺术表演,让人目不暇接。
为了让这项传统民俗活动更好地传承下去,全椒县积极采取措施,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。一方面,通过举办培训班、比赛等形式,提高民间艺人的技艺水平;另一方面,将“正月十六走太平”活动纳入学校教育,让学生从小了解、热爱并传承这项民俗。
随着全椒“正月十六走太平”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,这项传统民俗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。每年正月十六,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,感受这项独特的民俗魅力。据统计,活动单日引流达50万人次,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在新时代背景下,全椒“正月十六走太平”活动也不断创新发展。近年来,当地 *** 积极推动“互联网+非遗”模式,利用 *** 平台宣传推广这项民俗活动。同时,还将“正月十六走太平”与乡村振兴、文化旅游相结合,打造特色旅游品牌,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。
总之,全椒“正月十六走太平”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更是当地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新时代的征程中,全椒县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民俗文化,让更多人了解、喜爱并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,共同书写新时代的非遗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