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非遗进校园”升级:50所中小学开凤阳花鼓课,课间操变传统文化秀

滁州新闻网 阅读:6 2025-05-21 13:26:31 评论:0

近年来,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,各地纷纷开展“非遗进校园”活动,旨在让青少年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。近日,一项名为“非遗进校园”的升级版活动在凤阳地区展开,50所中小学纷纷开设凤阳花鼓课,将传统的课间操转变为一场场精彩的传统文化秀。

凤阳花鼓,又称凤阳花灯,是安徽省凤阳县的一种民间舞蹈,起源于宋代,距今已有千年历史。它以独特的舞蹈动作、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被誉为“东方芭蕾”。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文化,凤阳县教育局联合文化部门,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“非遗进校园”活动。

此次“非遗进校园”活动,旨在通过开设凤阳花鼓课程,让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。活动共选取了50所中小学作为试点,将凤阳花鼓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,每周安排一节专门的花鼓课。

在凤阳花鼓课上,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凤阳花鼓的基本动作,还了解了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。老师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,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此外,学校还定期举办凤阳花鼓比赛,激发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。

随着凤阳花鼓课程的开展,校园里的课间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原本简单的课间操,如今变成了学生们展示凤阳花鼓技艺的舞台。每当课间操时间,校园里便会响起欢快的鼓点,学生们身着传统服饰,随着鼓点的节奏,翩翩起舞。这一幕幕,既展示了凤阳花鼓的魅力,也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“非遗进校园”活动的开展,不仅让凤阳花鼓这一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,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、锻炼身体的平台。学生们纷纷表示,通过学习凤阳花鼓,他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文化,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。

据悉,凤阳县教育局将继续加大“非遗进校园”活动的推广力度,让更多的学生受益。未来,凤阳花鼓有望走进更多学校的课堂,成为青少年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
总之,“非遗进校园”活动的升级版在凤阳地区的成功开展,为传统文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将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,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滁州新闻网聚合滁州社会、经济、文化、生活全领域动态,独创网络问政通道,打造皖东地区信息第一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