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首个“虚拟电厂”投运:滁州整合分布式光伏资源,电力调节能力超三峡电站10%

滁州新闻网 阅读:4 2025-07-10 18:26:28 评论:0

近日,我国在能源领域再创辉煌,全国首个“虚拟电厂”在滁州正式投运。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,更彰显了我国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决心。

滁州“虚拟电厂”项目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,将分散的分布式光伏资源整合在一起,形成一个虚拟的、可调节的电力系统。该系统通过智能化管理,实现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实时监控、调度和优化,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的利用率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。

滁州“虚拟电厂”项目的成功投运,得益于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投入和科技创新。近年来,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,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,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迅速增长。据统计,截至2021年底,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2.5亿千瓦,位居全球之一。

滁州“虚拟电厂”项目整合了滁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分布式光伏资源,总装机容量达到100兆瓦。这一规模相当于三峡电站发电能力的10%以上。据了解,滁州“虚拟电厂”项目在投运后,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亿千瓦时,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万吨。

“虚拟电厂”项目的成功投运,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。首先,该项目有助于提高光伏发电的利用率。在传统电力系统中,光伏发电的波动性较大,容易造成电力浪费。而“虚拟电厂”通过智能化调度,可以有效降低光伏发电的波动性,提高其稳定性,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的利用率。

其次,“虚拟电厂”项目有助于优化电力系统。在“虚拟电厂”的调度下,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与电网进行实时互动,实现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。这样一来,既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,又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。

此外,“虚拟电厂”项目还有助于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。随着“虚拟电厂”项目的成功投运,将有助于我国光伏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创新,推动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,从而促进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
总之,滁州“虚拟电厂”项目的投运,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。这一项目不仅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,更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我国将继续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入,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,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贡献力量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滁州新闻网聚合滁州社会、经济、文化、生活全领域动态,独创网络问政通道,打造皖东地区信息第一站